今天在聯合報新聞網站上看到「走向文明 買書的錢要超過買檳榔的錢」這篇文庫,
看完真是心酸又悲楚,忍不住貼到自己的blog來,
作為好文的存檔,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;
若是此舉引起原作者張先生的不快的話,我會儘快將文章撤除的。
好了,講回正題。我為何看完這篇文章會覺得心酸悲楚?
因為我就是在出版業裡面工作的人,
書本的企劃、版權交易、編輯、印刷等工作都要做,
其實蠻辛苦的,但薪水並不像國外的出版業那麼高,
平常我的開銷雖然大,但有一半是接社外的翻譯來補貼的,
翻譯拿到的酬勞,有時還比做編輯來得高、來得容易。
薪水不高的原因很簡單,就是因為出版業在台灣不景氣很久了,
紙漿價格年年都漲,一年還有可能要漲兩三次,
台幣又一直跌,向國外買版權就越來越貴,
但書一賣貴就會被讀者罵,還會讓讀者不願意掏錢去買,
賣不好就只好削減印量,以求減少開銷,
但量印一少反而讓每一本的印刷成本變得更高,
那書價就更不能降了……讀者當然也就抱怨連連啦。
再加上國民平均收入又遲遲不提高,
反而讓「買書」這種一般性的行為,
變得像貴族或是有錢人才有的享受。
既然出版業的景氣這麼爛,我們這些人的薪水哪會高呢?
做到三十五歲時,年薪有八十萬就要偷笑了,
哪像米先生才大學畢業而已,出社會四年,年薪就破百萬;
所以待在出版業的人不是家裡不缺那份薪水的那種,
就是很能勤儉持家、或是不在乎一整年都沒買到兩件新衣服的人。
雖然薪水不高,但是如果台灣的讀書風氣好的話,
再苦、再累我們也很願意撐,書價也不惜降低,
之前有許多家出版社都做過99元書,就是為了提升讀書風氣。
但是現在呢?99元書可是難做得要死,賣一本賠一本,
而且對提升讀書風氣,幫助也並不大……
我們的政府不像美國或是日本的政府,積極推廣書香:
日本政府強制要求每份報紙的頭版廣告一定要是書的廣告,
台灣報紙上的書本廣告從來不曾上過報紙頭版,
而且多半是大部頭的套裝書或是藝人寫的書;
美國政府官員會上電視節目和民眾暢談文學書,
台灣的政府官員也是會啦,但談的都是自己寫的書……
嚴格說來,台灣的政府就是不喜歡人民看太多書,
所以也不太想推廣什麼書香社會,
當然也就放任出版業繼續凋零,
頂多就是找群人來立個無聊的出版品評議制度,
惡整一下無辜到了極點的出版業,
來表示政府也有在關心出版界而已……
在這種環境之下,還能保持讀書習慣的民眾還有多少?
每個星期都會逛書店的人還有多少?會買書的人又還有多少?
兩年前我看到FHM雜誌上寫說台灣人的閱讀量,
是每兩週看0.4本書,也就是一個月還看不到一本!
一年也才11.2本!這個數據在當時給我極大的震撼;
但今天看到「走向文明 買書的錢要超過買檳榔的錢」中說到,
台灣人現在每年只看2.8本的書,是日本的十分之一……
一年2.8本!?!?這是在開玩笑嗎?
還是每人每年閱讀量的高低標中的低標?
這個數字比兩年前讓我震驚不已的11.2還要更低!
不是我在自誇,但我一年看快要兩百本書,
這還不包括我看的中外文雜誌和漫畫書哩!
「2.8」這個凄慘的數字實在太令我悲痛了,
讓我覺得自己好像身處蠻荒、化外之地,
也像被迫降到滿是猩猩跟猴子的惑星上去的太空飛行員。
台灣人的文化素養低、閱讀率低、藝術感受性低,
這真的是一個已開發國家嗎?多麼可悲又多麼可笑啊……!